重点新闻
微生态疫苗、借壳上市、上下游协同、AD新药上市,人体微生态的前途与“钱途”
发布时间:2019-11-12     浏览量:1275    新闻来源:
 

  仅仅一个月时间,人体微生态对资本的吸引度就超过了众多研究机构对其全年投资价值的预测。

  不完全统计,截止至10月31日,10月份至少有14家微生态企业获得融资及开展合作,总融资金额至少达到7.8亿美元以上。

  10月微生态企业融资/合作统计 知几未来整理
  此前2018年,CNBC做过一个研究统计显示,2016年基于人体微生态的公司筹集了6.169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人体微生态企业将有望吸引15亿美元资金。研究机构Global Engage一项调查报告也表明,2016年和2017年有约60%的风险投资(10亿美元)投入了微生物学领域。
  如今,从单月7.8亿美元的融资来看,资本对人体微生态的青睐已经远远超出各大研究机构的预测。微生态制药、微生态检测、微生态食品、噬菌体疗法……似乎只要是微生态能布局的领域,资本都迫不及待地想快速占领。
  通过统计14家微生态企业的融资情况发现,微生态产业已从以往“检测”、“健康干预”割裂化的产业格局,向疾病预防(疫苗)、临床治疗(药)、健康管理(保健品、护肤品)的体系化方向发展,产业布局越来越多元化。

  8家微生态药企获得5.3亿多美元
  不过,总体上看,微生态制药依然是目前资本最钟爱的领域,也是当前微生态最具价值发展方向之一。在10月融资的17家微生态企业中,有9家来自于微生态药企,总体融资达到5.3亿多美元。
  01 微生态疫苗成新晋“吸金器” 已进入临床阶段
有趣的是,不同于以往靠某一适应症上的临床突破来吸引资本,此次微生态药企对资本的吸引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微生态制药的新方向:微生态疫苗。
  目前,布局疫苗的微生态药企主要有2家:一家是4D Pharma,另一家是Prokarium。4D Pharma通过与药企巨头合作,最高有望从对方获取每种适应症3.475亿美元的合作费用;Prokarium则完成560万美元融资,用于进行其微生态抗肠热病疫苗Ⅰ期临床试验。
  4D Pharma的巨额合作费用来自药企巨头默沙东。根据已公布的消息,4DPharma与默沙东将围绕微生态疫苗展开合作,通过识别对宿主具有显著影响的菌株以及靶向治疗由通路引发的疾病, 验证通路与菌株的宿主反应谱是否匹配的两种方式,筛选出对特定疾病具有作用的微生物标志物,分析其在某种疾病预防和免疫中的作用,发现和开发最多三种未披露适应症的微生态活体疗法疫苗。
  根据4DPharma与默沙东的协议,4D Pharma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要求默沙东在合作的前12个月中购买500万美元的4D普通股。除了预先支付的现金外,对于每个适应症,4D Pharma还将有资格获得高达3.475亿美元的期权行使和开发费用付款,以及合作产生的任何许可产品的年度净销售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相对于4DPharma,Prokarium尽管在融资金额上不多,但其在微生态疫苗研发上却领先些许。Prokarium公司的二价疫苗名为Entervax™,属于口服疫苗,可用于预防高危人群的肠热。该疫苗是Prokarium专有的菌株ZH9(肠炎沙门氏菌血清型Typhi ZH9)的组合,该菌株已安全施用于351个人。

  Prokarium首席执行官Ted Fjallman博士在融资当天透露,“Entervax™在临床前和非临床模型中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期待在先前使用单价伤寒疫苗候选物ZH9观察到的结果基础上继续前进。”接下来,Entervax™将分别在英国进行I期研究和南亚地区进行Ib期研究。
  微生态药企在疫苗领域的初步尝试,让传统药企巨头看到了微生物组在疫苗领域的价值。就像默沙东探索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官兼传染病和疫苗发现研究副总裁Daria Hazuda所说,“我们希望对宿主微生物在调节免疫反应和最终由疫苗提供的保护作用中获得有意义的见解。”
  可以预见,随着默沙东在这一领域的尝试,未来或许将有更多的药企巨头布局微生态疫苗。

  02 噬菌体疗法集体迈向临床,BiomX成首家借壳上市噬菌体疗法企业

  与微生态疫苗一样,噬菌体疗法企业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此前,我们在微生态药物产业分析中介绍,噬菌体疗法虽然价值巨大,但大都处在临床前阶段。

  

  10月前,除Armata两种疗法处于临床阶段,其他都未进入临床阶段 
  不过,从10月起,噬菌体疗法企业开始集体走向临床阶段,主要几家企业都将有至少一种进入临床的管道。

  10月开始,几家代表性噬菌体疗法企业均已/将有管道进入临床
  管道进入临床,噬菌体疗法企业底气渐足,上市日益提上噬菌体疗法企业的议程。
  率先尝试上市的是来自以色列的明星噬菌体疗法企业BiomX。
  当地时间10月29日, BiomX借壳Chardan Healthcare Acquisition Corp(CHAC)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全球首家噬菌体疗法上市企业,也开创了噬菌体疗法企业借壳上市先河。
  BiomX上市走的是通过被CHAC并购的上市的途径,合并后的公司更名为 BiomX Inc,市值约为2.54亿美元,原 BiomX 的首席执行官乔纳森·所罗门(Jonathan Solomon)领导的管理团队继续经营合并后的公司。据悉,CHAC由美国投行Chardan Capital Markets 的子公司 ChardanInvestments(该公司主要用来并购医疗保健企业)发起成立,是一家专门通过并购为目标性企业提供上市路径的收购公司。
  这种上市方式在美国被称为“SPAC”——发起人组建并上市的“空壳公司”,公司没有实际经营业务,只有现金,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并购目标行业中的一家高成长性非上市企业,让其上市。
  对于被并购的公司来讲,合并之后不但可以拿到前期 IPO 融来的资金,省去了路演以及找投行等环节,并且公司可以占董事会绝大部分人数,保持公司对运营决策的绝对掌控。此外,由于“SPAC”是没有经营过的空壳,其法律和债务等纠纷风险都可以一一避开。
  对于研发投入巨大,且周期较长的微生态药企来说,这不失为快速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正如BiomX首席执行官乔纳森在上市当天对媒体表示:“通过这笔交易筹集的资金,以及证券市场上现有及后期投资者的资金支持,将极大地支持我们的临床前和临床开发。”
  目前,BiomX用于痤疮皮肤的产品已进入临床测试,该公司的IBD候选药物有望在2020年进入临床。
  03 下游企业与上游企业合作成趋势?
大量资金投入行业的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在产业链体系内寻求更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
  10月4日,韩国爱茉莉太平洋化妆品公司与全球香料原料企业奇华顿签订了皮肤微生物研究合作协议,开发微生态护肤品;10月8日,法国微生物公司Biomillenia与德国化学公司巴斯夫(BASF)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新型皮肤美容微生物活性成分,开发皮肤微生态解决方案;10月30日微生态药企ArrantaBio宣布获得8200万美元融资,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合作开展微生态药物研发,赛默飞世尔科技为其提供微生态检测设备、技术、平台等支持。
  与微生态药企多与传统药企合作不同,以上几家企业选择的合作方为产业链体系内的上游原料(设备)供应方。以爱茉莉太平洋合作方奇华顿为例,其成立于1895年,香精和日用香精长居全球前几位,在护肤品原料和皮肤微生物的皮肤及肠内有益菌的相关领域也拥有超过15年的研究经验,护肤品公司与其联合,不但能获得高皮质的原料供应渠道,还能在皮肤微生态领域的研究形成技术互补。
  微生物公司Biomillenia与巴斯夫合作的模式也与此类似。而与ArrantaBio合作的赛默飞世尔则是测序仪器、实验室设备、测序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目前来看,下游企业选择与上游方直接合作更多的是看中其在原料(设备)及配套产品上的优势能与自身优势形成互补。如在Arranta与赛默飞世尔的合作中,Arranta将可以使用该公司的全套产品、服务以及耗材和试剂。正如爱茉莉太平洋技术研究院朴永镐院长表示“爱茉莉太平洋与奇华顿一起将发挥出上下协同效应。”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上游企业的加入,就会让微生态产品研发变得简单。事实上,在整个微生态产业链中,中游的“微生态检测”始终扮演着联结上下游的关键角色,不管是药物研发,健康管理,还是辅助诊断,都需要“检测”的紧密参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上游的原料(设备)供应方也拥有微生态检测服务能力,但与中游专业布局检测端的微生态检测企业相比,其在微生物组学、生信分析、样本渠道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短板,且“微生物检测”联结上下游的属性难以被取代。
  但不可否认,对于一些拥有一定研发基础与生物信息技术基础的微生态企业来讲,与上游合作,正成为其共同的选择之一。
  04 国产阿尔茨海默症新药上市 万亿微生物组学医疗市场将爆发
  最震撼的莫过于国产阿尔茨海默症新药上市。
  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绿谷制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971)的上市申请,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截至目前,美国FDA批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共有五个,包括他克林、多奈哌齐、加兰他敏、美金刚和卡巴拉汀等。但自2003年美金刚获批上市后,真正意义上的新药至今没有再出现,研发失败率高达几乎百分百。根据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2018年发布的报告,1998-2017年间,全球已有146个AD药物在临床中遭遇失败。

  美国FDA已批准的AD药物
  “九期一”为中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是一种新型的海洋低聚糖,从海藻中提取,具备多种靶向机制。中国科学院称,不同于传统靶向抗体药物,它能够多位点、多片段、多状态地捕获β淀粉样蛋白(Aβ),抑制Aβ纤丝形成,使已形成的纤丝解聚为无毒单体
  该药主要发明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介绍,临床前作用机制表明,九期一®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九期一”的上市,让人意识到微生态药的广阔市场。“如果效果真的像所说的一样,肯定会成为重磅炸弹药物。”一位医药界人士告诉健康界。所谓重磅炸弹,是指任何一种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目前AD已有的三四种药物,都是重磅炸弹药物,AD的市场将达到上千亿美金。
  事实上,作为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的作用不仅限于胃肠道,还对脑功能和行为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与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及癌症密切相关。目前,微生态药中进展最快的药已经进入临床III期,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CDI)和炎症性肠病(IBD)。
  未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在各领域的突破,微生物组学医疗市场将有望达到万亿。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互联网及其他微信公众平台,由“疱疹之家”整理发布,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传播,让更多的患者获取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者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